PG电子7月4日,在云南腾俊国际陆港多式联运公铁物流中心,随着发车指令下达,满载蔬菜、化肥、饲料等云南特色商品的“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鸣笛启航。这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班列PG电子,从郑和故里昆明晋宁出发,沿中老铁路黄金通道直抵老挝万象,经公路高效接驳至泰国拉廊港,最终通过海运抵达孟加拉国吉大港,全程用时约18天。这是从中国昆明至孟加拉吉大港的全新路线,可以从西南腹地通过中南半岛直抵印度洋,较传统路线%。
本次“郑和号”班列的首发,实现了国际多式联运领域的多个创新。一是运输模式革新PG电子,本次班列实现了海运集装箱首次搭载中老铁路,成功实践“一箱到底”“一票直达”的全链条物流解决方案,真正实践了海公铁多式联运的“一单制”“一箱制”,大幅简化流程、提升跨境物流效率。二是开辟了全新的铁公海多式联运航线,从云南直通印度洋,显著缩短了运输距离和时间,为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云南样本”。
7月9日上午,一列满载3250吨玉米的货运列车从新疆克塔铁路额敏站驶出,开往四川省眉山站,这是今年新疆开行的首趟集装箱粮食专列。
为了畅通疆粮外运通道,做到“有车运粮”,铁路部门在用好棚车车源的同时,积极拓展粮食入箱运输业务,协调拥有自备箱客户提供箱源,引导企业采用集装箱运输。发挥铁路与粮农企业联盟平台作用,协调专用线PG电子、粮食收储企业安装散粮装运设备39台,满足散粮入箱装车需求。截至目前,新疆铁路部门发运粮食151.4万吨,其中,发运玉米94万吨、同比增长144%。
7月7日,吉林省物流集团承运的中欧班列满载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货物,在长春新区国际港务区完成通关后,经满洲里出境直达莫斯科。此次发运是长春新区国际港务区“铁路快通”模式的首发,标志着长春新区对外开放工作迈入新阶段。
作为吉林省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以长春为枢纽的中欧班列已连接“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贯通俄罗斯境内近百个铁路站点及欧洲腹地30个城市站点,成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稳外贸和保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的重要支撑。
本次班列的开行,是吉林省物流集团与东方陆港公司PG电子、长春兴隆海关协同联动的典范,也为后续常态化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春新区将不断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建设,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强化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等务实举措,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努力为东北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发展探索新路径、作出新示范。
近日,经星沙海关监管放行,湖南首趟采用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的整列国际班列——“中吉乌”班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鸣笛发车。班列装载19.28吨茶叶,抵达新疆喀什后,将换装公路运输,从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途经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
“中吉乌”铁公联运班列开辟了湖南至中亚方向货运新通道,覆盖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创新采用“国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运输”联运模式,融合了铁路大运量、长距离、全天候和公路方便灵活、门到门的优势,通过车辆和站场配套让货物转换更加便捷,为湖南本地及周边地区企业构建起一条更短、更快、更经济的西向通道,并可延伸至西亚、中东、南欧等市场,实现多目的地灵活组货。借助这条新通道,湖南出口到中亚的机械设备、茶叶等产品可更快抵达客户手中,全程运输费和保险成本可节省30%,时间也从原来的25天缩短到15天左右。
陆港物流枢纽山西“钢铁驼队”再出发,首趟跨里海铁海联运中欧班列鸣笛开行!
7月9日上午,一列由50节车厢组成,满载1159吨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从山西中鼎物流园站驶出,开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这是山西开出的首趟跨里海的铁海联运中欧班列,内陆省份山西与欧洲及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往来持续深化。
这趟班列采用“铁海联运”模式,将跨越6915公里陆路和海路。列车从山西出发后,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穿越哈萨克斯坦抵达里海东岸的阿克套港,转乘轮渡横渡里海,在巴库上岸并进行疏散,整体行程大约20天,本次“跨里海”国际班列的成功开行,较传统途径缩短10天左右。“跨里海”线路是连接中国中西部与高加索、黑海地区及欧洲腹地的物流新通道。这趟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为山西光伏企业降本增效,也强化了山西作为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枢纽地位,推动山西中欧班列多元通道体系进一步完善。
7月9日上午,怀化国际陆港辰溪港铁路专用线工程暨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辰溪县举行。辰溪港区是怀化国际陆港水运港口核心港区,此次开工的铁路专用线工程与仓储物流中心项目,是怀化国际陆港辰溪港建设的 “咽喉工程” 与 “核心枢纽”。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辰溪的经济辐射能级,为湘鄂渝黔桂五省边区物资流转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两大项目总投资达3.4亿元PG电子,建成后将重塑辰溪港的集疏运格局。其中,怀化国际陆港辰溪化工矿石港区铁路专用线亿元,接轨沪昆铁路辰溪站,从贮木场专用线引出后,将在既有线范围内新建装卸作业区,包含1条装卸线条机走线米,建成后将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无缝衔接。仓储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1.269亿元,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涵盖露天堆场、普通储存仓库、化工仓库、配送仓库及配套服务用房,可满足多品类物资的存储与转运需求。
项目投用后,辰溪港的公铁水多式联运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能加速建成辐射五省边区的物资集散转运基地,更将推动辰溪深度融入怀化国际陆港体系,为武陵山片区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支撑。
港口物流枢纽串联亚洲多个港口,厦门港启用新航线时许,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中谷长沙”轮缓缓靠泊厦门港海润码头6,宣告新航线正式开通。此次首航船舶满载工业组件、跑步机及配件、抛光机、绝缘板、尼龙长丝、鱼类及罐头等货物。
据悉,该航线艘集装箱船舶,以“固定周班”直航的形式串联起厦门、马来西亚巴生、斯里兰卡科伦坡和印度蒙德拉等港口,为这些方向的进出口货物开辟新通路。该条国际航线天,将成为闽西南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外贸企业对接东南亚、南亚市场的一条‘海上高速路’。
此次航线成功首航,是厦门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国际枢纽能级的生动体现,也是厦门港抢抓新兴市场机遇,优化全球网络布局、赋能外贸发展的又一里程碑。目前,厦门港集装箱班轮航线
港口物流枢纽大连直达莫斯科TIR国际公路运输专线日,在大窑湾码头,随着两台悬挂TIR标识的重型卡车从码头启程,大连直达莫斯科TIR国际公路运输专线正式发车。专线的开通,开创了中国东北港口城市依托TIR体系直达欧洲腹地的全新物流模式,是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实践,更是构建中欧“第四物流通道”的关键举措。
作为东北重要港口,大连开通直达莫斯科TIR专线,不仅充分发挥了公路运输机动灵活的优势,开辟出一条连接中国东北港口城市与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陆路新通道,减少了对传统运输的依赖,更为TIR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依托港口优势发展“TIR+海运”接驳业务,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丝绸之路”的立体联动,为全国畅通中欧“第四物流通道”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沿海样本”。
7月9日,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管委会与北京永氢储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新型低压高密度固态氢能动力系统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首个新三样保税加工项目落地园区。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在园区分两期建设低压固态储气瓶、小型燃料电池、氢能动力系统生产线,开展两轮助力车、电动车、山地自行车等低压氢动力系统车辆及船舶等产品外贸出口销售业务。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3亿元,纳税不低于1380万元。
7月5日,安徽省航空物流公司圆满完成首票国内转国际“空空中转”货物全流程保障工作,这标志着合肥机场首次实现国内进港与国际出港航班的货运中转高效衔接,为跨境贸易便利化再添新动能。
此次转运的货物共98件、总重721公斤,运输路径为青岛—合肥—河内,全程通过西部航空国际客运航班腹舱承运出境。为确保中转服务顺畅,在新桥机场海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安徽省航空物流公司前期持续完善国际货运中转服务体系,优化地面保障流程,并强化关企协同机制,为进出口企业量身打造了便捷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该业务的开通,不仅构建起华东地区与东南亚之间的快速航空物流通道,更显著提升了合肥机场作为区域性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效能引领,绿色货运数智发展